南航教育.福建专升本培训网2016年福建专升本培训南航教育招生简章 → 2015年专升本招生考试大纲公布


  共有563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2015年专升本招生考试大纲公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2015年专升本招生考试大纲公布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6 16:17:19 [只看该作者]

2015年专升本招生考试大纲公布

作者: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5-01-26浏览次数:36 字体显示:[] [] []

  经省教育考试院学科专家研究制定,2015年专升本招生考试大纲日前公布,广大考生可下载学习。

  据了解,专升本招生考试实行按类别报考,2015年共设20个类别,分别为财会类、电子信息类、管理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机械工程类、计算机科学类、建筑类、经济类、临床医学类、医学检验类、护理学类、药学类、美术类、农林类、生物学类、小学教育类、新闻传播类、学前教育类、音乐类、英语类。


附: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大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6 16:17:51编辑过]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46:08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小学教育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心理学》是为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基础课。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仅有助于学习其它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而且有助于了解未来教育对象,按照其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指定教材所列各章节的具体内容。 2、注意各部分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教育教学相关案例的评析。 二、考试内容参考用书 《新编心理学》,陈录生、马剑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三、课程分值:150分。 四、课程考核内容: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历史 二、心理学的体系和结构 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第一节 两种心理观的论争 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三、脑的机能 第三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一种反映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第三章 注意与组织教学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滑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与外部表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感觉、知觉与教学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三、知觉的特性与规律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二、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第五章 记忆及知识巩固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及其基本过程 二、记忆表象 三、记忆种类与脑机制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规律 一、识记 二、保持与遗忘 三、再认和回忆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与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的品质 二、知识的巩固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三、思维的种类 四、思维和语言 第二节 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分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系统化与具体化 第三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析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四节 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二、想象的功能 三、想象的种类 第五节 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思维的品质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第七章 情感 第一节 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感 二、情绪与情绪 三、情感与认识 四、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五、情感的功能 第二节 情感的分类 一、按情绪状态分类 二、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 第三节 情感的应用与调控 一、情感与学校教育 二、情感与心理健康 三、情感的调控 第八章 意志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三、关于“意志自由”问题 四、意志与认识、情感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分析 一、采取决定阶段 二、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一、意志的品质 二、意志的培养 第九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 三、个性与因材施教 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第十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的分类 三、能力与知知、技能 第二节 能力的差异分析 一、能力类型差异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能力的测量 二、智力测验应具备的条件 第四节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一、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 二、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三、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四、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容动力 五、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十一章 气质与性格 第一节 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二、气质的类型 三、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四、气质研究对实践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性格 一、什么是性格 二、性格与能力、气质 三、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结构 五、学生性格的培养 第三节 人格测量 一、什么是人格测量 二、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 三、人格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章到第十七章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其他说明: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 3、选择题 4、判断题 5、简答题 6、论述题 7、案例(资料)分析 (二)考试难易程度 1、较容易30% 2、中等程度40% 3、较难30% 《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事关每位师范生的职业修养。教育学是为师范生在未来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及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师范生学习其他教育课程的基础科目。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要求及发展历史。 2.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理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及教学、德育等的具体规律。 3.巩固教育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培养学生教育实践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 4.教育学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参考书目 《教育学》(第四版),邵宗杰、裴文敏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第4版。 三、课程分值:150分。 四、课程考核内容: 第一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功能   2、我国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概述   2、中小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3、青春期教育 第四章 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一般概念 2、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3、我国的学制和学制改革 4、我国的民办教育和“两条腿走路”方针 第五章 我国的中等教育、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1、中等教育概述 2、义务教育概述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诞生及其实施   4、我国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第六章 课程   1、课程概述   2、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第七章 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 2、国家教师制度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4、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八章 德育原理   1、德育概述   2、德育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   4、西方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5、德育研究新进展 第九章 学校德育的实施   1、德育课程   2、学科德育   3、德育方法   4、学校文化   5、德育评价 第十章 智育   1、智育概述   2、智育过程 第十一章 体育与卫生 1、体育   2、卫生 第十二章 美育 1、 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2、美育的内容和实施 第十三章 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1、 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概述 2、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实施 第十四章 教学工作(上) 1、 教学概述 2、 教学过程 3、 教学原则 第十五章 教学工作(中) 1、教学方法 2、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六章 教学工作(下) 1、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疾病的类型、表现及诊治 第十七章 课外教育活动 1、课外教育活动的特点与意义 2、课外教育活动的任务、内容和形式 3、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 第十八章 班主任及班级管理活动 1、 班级概述 2、 班级管理者 3、 班集体建设 4、 班级管理 第十九章 教育科研活动 1、教育科研活动的概念与作用 2、教育科研活动的准备 3、教育科研活动的实施 4、教育科研活动的表达 五、其他说明: (一)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填空题 3、名词解释 4、简答题 5、论述题 6、案例(资料)分析 (二)考试难易程度 1、较容易30% 2、中等程度40% 3、较难30%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46:50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英语类考试大纲(《专业基础英语》、《阅读、英语写作与翻译》) 一、考试要求 ? 听力:要求听懂一定长度的英文新闻、英文对话、英语短文或故事。 ? 词汇:认知词汇约 5500~6000 左右,熟练掌握其中 2500 左右常用词及其搭配,并能正确使用。了解和掌握英语的基本构词规则。 ? 语法:掌握语法规则,系统和掌握英语句子的结构,能运用语法及句子结构的知识,阅读短文,填空和翻译。 ? 写作: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正确运用语法,修辞,结构等方面知识。所写文章应格式正确、结构合理、观点明确、语言得体、内容切实、语法正确、语言通顺。 ? 阅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综合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获取书面信息,理解所阅读的文章。 ? 翻译:掌握初步的翻译知识和技巧,能翻译与课文难度相仿的句子和段落,译文较为通顺。 二、各考试科目的考试内容及题型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英语》( 150 分) 1 、考试内容:听力、词汇、语法。 2 、考试题型 (1) 听力: ( 2 )词汇: ( 3 )语法: ( 4 )完形填空:本项为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答案,使短文的内容和结构完整。 ( 5 )改错: 第二部分:(一)阅读、(二)《英语写作与翻译》( 300 分) 1 、考试内容:要求学生在一小时内写出两篇作文。 2 、考试题型 命题作文:其中一篇为应用文;另一篇为说明文或议论文。 3 、要求学生翻译一定难度的句子或段落。题型:英译汉、汉译英 三、参考用书 《英语》(第三、四册),黄源深、徐青根等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年版。 《 LISTEN TO THIS : 2 英语中级听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版 《 VOA 新闻听力训练》,潘培忠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吴冰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年版。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47:36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音乐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本门科目的考试目的在于考核已完成专科学习的考生对音乐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包括了对音乐基础概念的理解、领会和应用;以及对中、外音乐历史的基本知识、音乐现象和音乐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掌握。通过考核,判断考生是否较好地达到本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并对其继续进行音乐专业本科学习的能力进行评估。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1.《基本乐理》 (1)音及音高 要求:掌握音名、音级、音组;理解乐音、噪音的定义。 (2)音律 要求:掌握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变化全音等基本概念。 (3)记谱法 要求:掌握五线谱及各种音乐符号的规范书写。 (4)调式总论 要求:掌握调式、调性、音阶的基本概念。 (5)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 要求:掌握调号的意义与写法、各种民族调式的音阶与结构、各种民族调式的调式与调性分析。 (6)大调式与小调式 要求:掌握各种大小调式的音阶结构、各种大小调式的音级与特性,能对各种大小调式的调式调性进行分析。 (7)音程 要求:掌握各种类型音程的基本概念、音程的度数与性质。 (8)和弦 要求:掌握各种类型和弦的概念与构成。 (9)节奏与节拍 要求:掌握节奏、节拍的基本概念;掌握节奏的各种划分。 (10)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要求:掌握各种速度与力度记号及其用法。 (11) 转调及交替调式 要求:识别实际作品中各种调式的转调和调式交替。 (12) 调式变音与半音阶 要求:掌握调式半音及半音阶的正确书写。 (13) 移调 要求:掌握各种移调的方法及实际运用。 (14) 装饰音 要求:掌握对各种装饰音的识别和书写。 2.《中国音乐简史》 (远古-新中国成立) (1)远古夏商周时期音乐 要求:理解原始音乐的起源、原始乐舞的基本形态、远古夏商的乐器分类。 (2)周秦时期音乐 要求:掌握周代礼乐制度的基本内涵、周秦律调的基本理论、先秦音乐美学的几种基本观点;理解周秦的宫廷音乐形态、民间音乐的发展、表演艺术的进步、乐器的发展及其分类。 (3)汉魏晋南北时期音乐 要求:掌握乐府民歌与相和歌、鼓吹、琴曲的发展;掌握民间歌舞和百戏的概念和形态、音乐美学与乐律的基本理论;理解西域音乐的传入。 (4)隋唐五代时期音乐 要求:掌握隋唐的九、十部乐和燕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形态特征;掌握教坊歌舞大曲、说唱的产生与歌舞戏的演进情况;掌握隋唐五代时期的基本音乐思想;理解隋唐政治与音乐艺术的发展、隋唐的民歌和诗乐。 (5)宋辽金元时期音乐 要求:掌握民歌和词体歌曲;掌握曲艺音乐的发展、 歌舞大曲的演进与戏曲的产生发展;掌握元杂剧的发展、乐器和器乐的新发展、音乐理论与音乐思想;理解城市发展与市民音乐的兴盛。 (6)明清时期音乐 要求:掌握明清民歌小曲概况、 曲艺的发展和演变;掌握南戏的演进与昆腔、弋腔的发展;掌握古琴、琵琶曲及民间合乐的发展;了解十二平均律的发明。 (7)“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音乐 要求:掌握学堂乐歌的兴起、发展;掌握美育思潮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创立、新音乐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新音乐创作的初步发展及国乐改进活动;掌握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在不同政治区域(沦陷区、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发展。 本部分考核的知识点:各历史时期代表性的音乐事件、音乐家、作品、音乐理论、乐律与音乐形态风格等。 3.《外国音乐史》 (1)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要求:掌握巴罗克时期声乐音乐的发展及主要体裁形式、巴罗克时期的器乐音乐发展及主要体裁形式、巴罗克音乐大师(巴赫、亨德尔)的创作情况。 (2)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掌握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歌剧、交响曲的发展情况;掌握维尔纳古典乐派三位音乐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创作情况。 (3)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要求:掌握浪漫主义时期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音乐大师的创作情况;掌握法国和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情况。 (4)民族乐派 要求:掌握19世纪俄罗斯、捷克、匈牙利、挪威和芬兰民族乐派的创作情况。 本部分考核的知识点:各历史时期代表性的音乐事件、音乐家、作品、创作观念与音乐形态风格等。 二、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试卷结构如下: 考核内容比例:  1.《基本乐理》 约占100分 2.《中国音乐简史》 约占100分 3.《外国音乐史》 约占100分 考试题型比例: (一)填空题 约20% (二)选择题 约30% (三)简答题 约30% (四)论述题 约20% 试题难易比例:较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10%。 三、参考书目 (1) 《基本乐理简明教程》,李重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重光新编通俗基本乐理》,李重光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音乐简史》,夏野著,高等教育出版,2007年版。 (4)《欧洲音乐简史》,钱仁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48:15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学前教育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50分) 一、考试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发展的特点; 3.关键期和危机期的定义; 4.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6.观察法及其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1.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种类; 2.新生儿条件反射的特点; 3.对“育应从0岁开始”的理解。 (三)婴儿心理的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2.眼手协调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3.母子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四)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1.1~3岁儿童手的动作发展; 2.先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3.对先学前期儿童“闹独立”的认识和教育。 (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2.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3.观察并分析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4.观察并分析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5.观察并分析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视觉发展的主要表现; 3.了解学前儿童识别颜色能力的主要方法; 4.婴幼儿触觉发展的形式; 5.手的探索活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6.儿童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阶段; 7.“视崖”实验; 8.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发展趋势; 9.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10.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1.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12.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措施。 (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 3.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4.影响幼儿有意注意的因素; 5.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6.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7.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8.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 (八)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婴儿记忆的表现; 2.客体永久性的定义; 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4.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 5.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九)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幼儿想象无意性的表现; 2.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 3.幼儿创造想象的培养; 4.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十)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和前提; 2.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4.直觉行动思维及其特点; 5.具体形象思维及其特点; 6.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7.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8.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9.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10.自我中心思维的定义 (十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 婴儿发音准备的阶段; 2. 婴儿语音理解的准备; 3. 先学前期口语发展的阶段; 4. 单词句及其特点; 5. 幼儿语音发展的表现; 6. 幼儿词汇发展的表现; 7. 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表现; 8.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 9. 幼儿“口吃”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10.“内部言语”、“游戏言语”、“问题言语”的定义。 (十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 情绪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 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3. 幼儿情绪情感社会化的趋势; 4. 幼儿情感丰富的含义; 5. 幼儿情感深刻化的含义 6. 幼儿情绪情感自我调节化的发展趋势; 7. 依恋的定义; 8. 婴儿依恋的特点; 9. 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 10. 幼儿道德感的发展。 (十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 亲子交往及其重要性; 2.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3. 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5. 同伴现场提名法; 6.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7.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8.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9.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因素; 10.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1. 幼儿交往技能及其培养。 (十四)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 个性的心理结构: 2. 个性开始萌芽的含义; 3. 分析儿童的气质类型; 4.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5.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6.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定义; 7.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8. 对学前儿童智力测验的正确态度; 9. 自我意识的定义; 10.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1.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12. 学前儿童自我调节的发展。 (十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 遗传素质、生理成熟、社会环境的定义; 4.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5. 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6.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学前教育学》(150分) 一、考试要求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7岁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入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形成基本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考试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和学前概念 1.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年龄的历史演变。 2.1981年召开的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对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1.学前教育实施的两种形式 2.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3.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1.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2.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3.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 4.卢梭的《爱弥儿》 5.欧文的《新社会观》 6.学前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客观条件和最初标志 7.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贡献和教育方法 8.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贡献和教育方法 9.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0.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与学前教育 1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 (四)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儿童发展的全面观 2.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五)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1.人的个体社会化 2.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3.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六)儿童观的变革 1.儿童观的涵义 2.古代的儿童观 3.近代的儿童观 4.现代的儿童观 (七)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八)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2.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3.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目标 4.我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特点 5.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九)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1.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构成 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十一)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1.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特点及分类 2.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3.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4.玩具的种类 5.玩具选择的注意点 6.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 7.结构游戏的含义及其指导 8.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 9.智力游戏的构成及其指导 10.音乐游戏 11.体育游戏 (十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 1.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构成 2.组织领导幼儿园一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三、考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10% 2.填空题:20% 3.名词解释:20% 4.简答题:30% 5.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20% 四、参考用书 《学前教育学》梁志燊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第2版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48:56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新闻传播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考试科目涉及《传播学》和《广告学》。考生在掌握下列指定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章节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将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加以联系和融合,要注意联系新闻报道和广告实际案例进行评析,共 300 分。 二、考试内容参考用书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版 第一部分 传播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与制约因素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的概论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 ------ 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二、传播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历史与发展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三、 70 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 ------ “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和评价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 “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 ------ “知沟”理论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第二部分 广告学考试大纲 《现代广告通论》(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作者:丁俊杰、康瑾。 第1章 广告概述 第一节 广告概念 一、“广告”一词的来源 二、广告的定义 三、广告概念的流变 第二节 广告的分类 一、根据广告的受众来划分 二、根据广告传播范围来划分 三、根据广告媒介来划分 四、根据广告的功能来划分 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来划分 六、根据广告目的与广告效果来划分 七、根据广告诉求的方式来划分 第2章 广告活动的本质 第一节 作为传播和营销过程的广告活动 一、广告活动的含义 二、作为传播过程的广告活动 三、作为营销过程的广告活动 第二节 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广告活动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 二、整合营销传播提出的背景 三、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 第3章 广告历史 第一节 广告产生的动因及其初始形式 一、古代的西方广告 二、中世纪的广告 三、印刷术的发明与广告 第二节 现代广告的发展 一、前工业化时期:19世纪以前 二、工业化时期: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 三、工业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 四、美国广告业的后工业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 中国广告的历史与现状 一、广告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二、近代的中国广告 三、当代中国广告 第四节 广告学说 一、广告学说的起源 二、广告学说的发展 第4章 广告的功能 第一节 广告的经济功能 一、广告对商品供需的影响 二、广告对竞争的影响 三、广告对价格的影响 四、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 第二节 广告的社会影响 一、批评者眼中的广告 二、广告的虚假现象 三、潜意识广告现象 四、广告中的低下格调 五、广告与儿童 六、广告与消费主义 七、广告与程式化 八、广告与流行 第5章 广告环境 第一节 广告环境概述 一、广告环境的概念 二、广告环境的构成 三、广告环境的作用 四、广告环境作用的特点 五、广告与环境的互动 第二节 广告的外环境 一、广告的经济环境 二、广告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广告的控制环境 第三节 广告的行业内环境 一、广告行业内环境的构成 二、广告发展与行业内环境的互动 三、竞争环境 四、人才环境 五、批评环境 第6章 广告主体 第一节 广告主体概述 一、广告主体的构成 二、广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广告主 一、广告部门的设立 二、企业广告部门的主要职责 三、企业的品牌经理制度与广告 四、企业广告部门的主要类型 五、如何做一个好客户 六、选择广告公司的标准 第三节 广告代理公司 一、广告代理公司的种类 二、综合型广告公司的组织形态 三、广告公司与广告客户的关系 四、广告公司报酬 第四节 广告媒介 一、主要广告媒介 二、广告媒介与广告公司的关系 三、选择广告媒体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第五节 广告代理制 一、广告代理制的概念 二、广告代理制的起源与发展 三、广告代理制的意义 四、我国的广告代理制 第7章 广告客体 第一节广告客体综述 一、广告客体的构成 二、广告客体的三重角色 三、广告与广告客体互动的规律 四、广告客体的个体与群体 第二节 作为社会人的广告客体 一、对“社会”的广义和狭义理解 二、个人的意识与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 三、人的角色和地位 四、人的需要 五、人的自我 六、人及其群体 七、社会阶层 第三节 作为消费者的广告客体 一、消费者与消费行为 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三、消费者决策 四、消费者与广告的互动 第四节 作为媒介受众的广告客体 一、广告是一种传播行为 二、广告的受众与大众传播的受众 三、制约传播者和受众理解讯息的要素 四、受众进行信息接收的选择性定律 五、两级传播论和创新扩散论 六、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作用 七、媒介的说服效果 第8章 广告与传播 第一节 广告传播的概念 一、传播的一般概念 二、广告传播概念 第二节 广告传播的流程 一、广告传播流程 二、广告传播流程中的要素 三、广告传播的功能 第9章 广告与营销 第一节 营销核心概念 一、需要、欲望和需求 二、期望与满意 三、市场营销观念 第二节 营销战略 一、市场细分 二、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第三节 产品与品牌 一、产品 二、品牌 第10章 广告运作规律 第一节 广告运作概述 一、现代广告运作的核心链条 二、“做广告”程序的历史演进 三、广告运作的概念 四、广告运作的一般程序和主要内容 五、广告公司进行广告运作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广告运作的基本规律 一、广告运作的根本目的 二、广告运作的本质 三、广告运作的基本特性 四、广告运作各个环节的本质 五、现代广告运作的特点 六、广告运作的科学与艺术之争 第11章 广告调查 第一节 调查:一种科学视角 一、什么是“科学” 二、科学研究的目的:探索、描述和解释 三、解释的类型:个案式解释和通则式解释 第二节 广告调查 一、调查的历史源流 二、营销调查与广告调查 三、调查的一般步骤 四、调查方法 第三节 受众与受众调查 一、受众的特性 二、受众调查在广告运作中的作用 三、广告运作中受众调查的主要指标 第四节 广告效果测定 一、广告效果的含义 二、广告效果的主要特点 三、测定广告效果的理由 四、广告效果测定--过程中的统一 第12章 广告策划 第一节 广告策划的本质与原则 一、广告策划的本质 二、广告策划的原则 第二节 广告策划的内容与程序 一、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 二、广告策划的一般程序 第13章 广告创意与讯息战略 第一节创意的本质 一、创意=创异+创益 二、创造力--广告创意的驱动力 三、广告创意的有效管理与选择 第二节 讯息战略--广告创意成功的策略保证 一、讯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二、确定讯息创意 三、文稿纲要--创意蓝图 四、讯息策略--广告实施步骤 五、讯息战略种类 第三节 六种经典广告创意法 一、李奥?贝纳的固有刺激法 二、罗瑟?瑞夫斯的独特销售建议 三、奥格威的品牌形象法 四、威廉?伯恩巴克的实施重心法 五、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法 六、伍甘的讯息模式法 第14章 广告媒介策略 第一节 主要广告媒体及其特征 一、报纸 二、杂志 三、广播 四、电视 五、户外媒介 六、网络媒介 第二节 广告媒介策划 一、媒介策划的定义 二、媒介策划流程 第15章国际广告 第一节 全球营销背景下的国际广告 一、全球营销背景 二、国际广告含义 第二节 国际广告运作 一、有关国际广告战略的争论 二、国际广告运作 三、国际广告集团 第16章 网络广告 第一节 网络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二、网络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网络广告的形式与特点 一、网络广告的形式 二、网络广告的特点 第三节 网络用户与媒介 一、网络用户 二、网络媒介 第17章 服务广告 第一节 理解服务 一、服务的定义 二、服务的构成 三、服务的特性 第二节 服务广告的作用与原则 一、关注服务广告 二、服务广告的作用 三、服务广告的原则 三、考试题型 ? 填空: 27% ? 多项选择题: 13% ? 名词解释: 13% ? 简答: 20% ? 综合分析题: 27%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49:35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小学教育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心理学》是为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基础课。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仅有助于学习其它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而且有助于了解未来教育对象,按照其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指定教材所列各章节的具体内容。 2、注意各部分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教育教学相关案例的评析。 二、考试内容参考用书 《新编心理学》,陈录生、马剑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三、课程分值:150分。 四、课程考核内容: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历史 二、心理学的体系和结构 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第一节 两种心理观的论争 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三、脑的机能 第三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一种反映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第三章 注意与组织教学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滑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与外部表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感觉、知觉与教学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三、知觉的特性与规律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二、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第五章 记忆及知识巩固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及其基本过程 二、记忆表象 三、记忆种类与脑机制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规律 一、识记 二、保持与遗忘 三、再认和回忆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与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的品质 二、知识的巩固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三、思维的种类 四、思维和语言 第二节 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分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系统化与具体化 第三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析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四节 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二、想象的功能 三、想象的种类 第五节 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思维的品质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第七章 情感 第一节 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感 二、情绪与情绪 三、情感与认识 四、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五、情感的功能 第二节 情感的分类 一、按情绪状态分类 二、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 第三节 情感的应用与调控 一、情感与学校教育 二、情感与心理健康 三、情感的调控 第八章 意志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三、关于“意志自由”问题 四、意志与认识、情感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分析 一、采取决定阶段 二、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一、意志的品质 二、意志的培养 第九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 三、个性与因材施教 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第十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的分类 三、能力与知知、技能 第二节 能力的差异分析 一、能力类型差异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能力的测量 二、智力测验应具备的条件 第四节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一、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 二、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三、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四、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容动力 五、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十一章 气质与性格 第一节 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二、气质的类型 三、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四、气质研究对实践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性格 一、什么是性格 二、性格与能力、气质 三、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结构 五、学生性格的培养 第三节 人格测量 一、什么是人格测量 二、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 三、人格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章到第十七章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其他说明: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 3、选择题 4、判断题 5、简答题 6、论述题 7、案例(资料)分析 (二)考试难易程度 1、较容易30% 2、中等程度40% 3、较难30% 《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事关每位师范生的职业修养。教育学是为师范生在未来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及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师范生学习其他教育课程的基础科目。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要求及发展历史。 2.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理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及教学、德育等的具体规律。 3.巩固教育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培养学生教育实践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 4.教育学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参考书目 《教育学》(第四版),邵宗杰、裴文敏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第4版。 三、课程分值:150分。 四、课程考核内容: 第一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功能   2、我国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概述   2、中小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3、青春期教育 第四章 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一般概念 2、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3、我国的学制和学制改革 4、我国的民办教育和“两条腿走路”方针 第五章 我国的中等教育、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1、中等教育概述 2、义务教育概述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诞生及其实施   4、我国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第六章 课程   1、课程概述   2、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第七章 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 2、国家教师制度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4、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八章 德育原理   1、德育概述   2、德育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   4、西方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5、德育研究新进展 第九章 学校德育的实施   1、德育课程   2、学科德育   3、德育方法   4、学校文化   5、德育评价 第十章 智育   1、智育概述   2、智育过程 第十一章 体育与卫生 1、体育   2、卫生 第十二章 美育 1、 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2、美育的内容和实施 第十三章 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1、 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概述 2、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实施 第十四章 教学工作(上) 1、 教学概述 2、 教学过程 3、 教学原则 第十五章 教学工作(中) 1、教学方法 2、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六章 教学工作(下) 1、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疾病的类型、表现及诊治 第十七章 课外教育活动 1、课外教育活动的特点与意义 2、课外教育活动的任务、内容和形式 3、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 第十八章 班主任及班级管理活动 1、 班级概述 2、 班级管理者 3、 班集体建设 4、 班级管理 第十九章 教育科研活动 1、教育科研活动的概念与作用 2、教育科研活动的准备 3、教育科研活动的实施 4、教育科研活动的表达 五、其他说明: (一)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填空题 3、名词解释 4、简答题 5、论述题 6、案例(资料)分析 (二)考试难易程度 1、较容易30% 2、中等程度40% 3、较难30%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50:20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生物学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和育种、生态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微生物学的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 二、课程内容、考核要求和比例 第一章 绪言 1.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2.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3.微生物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4.掌握微生物的特点。 第二章 原核生物—— 细菌、放线菌 1.掌握细菌和真核生物三原界的特点。 2.掌握细菌的形状和大小。 3.掌握细菌的细胞构造(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核、质粒;特殊构造:鞭毛、芽孢、荚膜)及其功能。 4.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菌落特征。 5.了解常用的细菌类群。 6.掌握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及形态结构。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真菌 1.掌握真菌的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 2.掌握真菌的形态。 3.了解真菌的细胞结构。 4.了解真菌的生活史。 5.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6.了解真菌的常见类型。 第四章 非细胞生物——病毒 1.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2.掌握病毒、亚病毒、朊病毒、类病毒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3.掌握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胞的概念。 4.了解烈性噬菌体的侵染过程。 5.了解溶源性细胞的特点。 6.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1.掌握微生物的不同营养类型。掌握光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的概念。 2.掌握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原则。 3.了解微生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4.掌握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5.了解微生物发酵作用、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厌氧呼吸的概念。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 1.掌握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方法。 2.掌握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实际应用。 3.了解测定微生物数量和生长量的方法。 4.掌握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5.掌握主要灭菌方法。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1.了解从自然界筛选菌种和菌种保藏的基本知识。 2.了解微生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接合;转化;转导的概念。 4.掌握菌种的衰退与复壮的概念,掌握防止菌种衰退及复壮的方法。 5.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1.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2.掌握微生物间以及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微生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与环境关系极为密切。 第九章 微生物的分类 1.了解微生物分类的任务和微生物的命名方法。 2.掌握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原界系统) 了解种的概念。 3.了解细菌的分类系统。 4.了解真菌的分类系统。 三、考试用书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第二版) 四、考试题型 1.填空题 30% 2.选择题 30% 3.名词解释 30% 4.问答题 60%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与参考书 《有机化学》,李贵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二、题型与分数分配: 1、命名及写结构式(20分) 2、单项选择(45分) 3、完成反应式(30分) 4、有机化合物鉴别、分离、提纯(20分) 5、推断结构(15分) 6、合成(转化)题(20分) 各题型说明: 1)命名及写结构式:掌握系统命名命名法及正确地书写构造式; 2)单项选择:主要考核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有机物基本性质的理解; 3)完成反应式:主要考核在不同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应产物,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反应。 4)有机化合物鉴别、分离、提纯:通过官能团与具有反应迅速、特征现象明显的试剂的应用鉴别(定)出对应的有机物。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理化性质将它们一、一分开或提纯得到较纯物质。 5)推断结构:可通过化合物的分子式,再根据所给定特征化学反应及断键后降解的小分子,推断该特定化合物的结构式。 6)合成(转化)题:设计合成某一有机物的步骤、实现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实现这些转变的必要条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两种分类方法(碳骨架分类和官分类)掌握主要官能团 , , -X ,-OH ,-O- ,-CHO , ,-COOH,-COOR,-NH2 , -CONH-, -NO2, -N=N-, -SO3H等及对应化合物,掌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及类脂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组成。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官能团的最低系列原则和取代基的次序规则,掌握分子构型的标记方法:了解有机化 合物的普通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常用俗名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 (1)在掌握好物质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各种杂化状态,共价键的键参数。 (2)理解芳香性的概念,掌握苯系芳香烃和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及六元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3)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扼效应)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4)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法(透视式、Fisher、Newmen投影)式。 (5)理解有机化合物的顺反(Z,E)异构。 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比旋光度等,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度的影响,以及利用物理性质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分离提纯的原则和方法。 4.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重要化学反应 (1)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基本化学性质。 (2)掌握有机物的取代反应: A. 饱和碳原子的卤代反应 B.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3)掌握有机物的加成反应: A .碳-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和Markovnikov规则,共扼二烯的,1,2-加成和1,4-加成。 B. 碳-氧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和加成-消除反应。 (4)掌握有机物的消除反应: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和醇的消除反应,反应条件和产物选择规律。 (5)其它重要反应: A. 掌握烯烃、芳香烃母系及侧链、醇和醛的氧化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反应。 B. 掌握不饱和烃、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的加氢反应和其它还原反应。 C. 掌握羟醛缩合、酯缩合反应、重氮化反应和重氮基的取代反应。掌握Gringnard试剂同羰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的反应及应用。 D.芳香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取代基的性质及定位规律。 5. 杂环化合物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化学性质 6.重要的天然有机物 (1)多糖:掌握单糖的分子结构(组成、异构)开链和环状互变异构及变旋光现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理解糖苷键的特征和二肽的形成。了解二糖及多糖的性质。 (2)蛋白质:掌握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组成、异构)两性和等电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理解肽键的特征和二肽的形成,了解蛋白质的形成、次级结构、两性和等电点。 (3)油脂与类脂:了解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组成、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磷脂、甾醇、蜡酯、萜类化合物等组成与性质。 四、本课程各章节要求 § 1 绪论 本章重点: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其表示法;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对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原子团的相互影响。构造异构-碳链、位置、官能团异构。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概念;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 3.了解共价键的属性(参数):(键角、键能、键的极性、键的极化作用); 4.了解共价键断裂和反应的类型; 5.理解酸碱的电子理论一路易斯酸碱; 6.理解分子间力:定向力、色散力、氢键; 7.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8.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饱和脂肪烃: 本章重点: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详细介绍卤代反应的游离基取代反应;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环己烷的一元、二元取代物的优势构象。 1.了解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2.掌握烷烃的命名(10、20、30、40碳和伯、仲、叔氢原子);各种烷基; 3.掌握烷烃的命名法(①习惯命名法、②衍生物命名法、③系统命名法); 4.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同系物规律; 5.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氧化、卤代反应。 6.了解烷烃的来源。 §3、不饱和烃 本章重点:介绍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规律、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碳正离子稳定性。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碳正离子稳定性阐明加成反应的规律。 1.了解乙烯分子的平面形结构—SP2杂化轨道; 2. 掌握烯烃的顺反异构的命名法,次序规则; 3. 掌握烯烃不饱和性:(1)兀键断裂反应,①加成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及反应历程,马氏规则与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关系。②氧化反应、③聚合反应。(2)σ键断裂:α-氢原子的反应:自由基型取代、氧化反应; 4.理解原子或基团的电子效应; 5.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 6.掌握乙炔的加成、氧化、聚合,炔氢反应; 7.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8.理解1,3-丁二烯分子的结构—共轭兀键和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与有机物种的稳定性; 9.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成和1.4-加成,双烯加成、聚合和橡胶。 §4 碳环烃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阐明环的张力学说,无张力环的结构和构象,分析环己烷的一元、二元取代物的优势构象。阐明苯分子的结构及大π键的概念,苯环的稳定性,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及历程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1.了解脂环烃的分类、命名; 2.了解脂环烃物理性质,理解脂环烃化学性质(氢解、卤解、酸解一小环不稳定性); 3.理解环已烷的稳定构象、取代环已烷的构象; 4.了解苯分子中的碳的SP2杂化轨道成键; 5.掌握单环芳烃的命名; 6.掌握苯与同系物的物理性质:①取代:硝化、卤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②加成:加氢、加氯、③氧化,侧链α-H的卤化和氧化; 7.了解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取代基的性质、分类. 8.掌握苯环上亲电取代定位规律。 9.了解稠环芳烃的种类和命名,萘的化学性质; 10.掌握休克尔规则和芳香性。 §5 卤代烃 本章重点:一元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并解释扎依采夫规则,四种反应的竞争。 1.了解卤代烃的结构、分类、掌握命名; 2.了解卤代烃的制法; 3.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①卤原子的亲核取代:水解、醇解、氰解、氨解与硝酸银—乙醇溶液的反应,与碘化钠一丙酮溶液反应,与金属镁反应一格氏试剂的生成、②消除反应、卤原子与β-H 脱去—札依采夫规则; §6、醇、酚、醚 本章重点:醇、酚的结构及化学性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醇转化变成其它类化合物的重要性。 1.了解醇分类和命名法; 2.了解醇的制法; 3.掌握醇分子结构与氢键、醇的物理性质、 4.掌握醇的化学反应:羟基上的氢的反应,羟基的亲核取代反应、羟基的消除反应(脱水)、醇的氧化或脱氢反应、 5.了解酚的结构、命名; 6.了解酚的物理性质; 7.理解酚的化学反应; 8. 醚的结构和烊盐、分类、命名; 9.理解醚的制法; 10.了解醚的物理性质, 11.掌握醚的化学反应:①未共用电子对的反应—烊盐生成、配位化合物生成、②醚键的断裂(与HI、△)、③α-H的过氧化反应、 §7 醛、酮、醌 本章重点:以醛、酮为例讨论羰基的结构和亲核加成,结合各个反应的实际意义,说明在分析、鉴定、合成及生物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了解醛、酮的分子结构、分类; 2.掌握醛、酮的命名; 3.掌握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4.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5.掌握醛和酮的化学反应:羰基的亲核加成:加氢氰酸,加亚硫酸氢钠,加格氏试剂、加醇与氨的衍生物的缩合(加成+消除),与碳负离子即与具有α-H的醛(酮)的缩合;氧化还原;α-H的活泼性;卤化和碘仿反应等; 6.了解重要的醛、酮; 7.了解醌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8 羧酸及其衍生物 本章重点: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酸的分子结构、性质;比较衍生物的反应活性强调羟基酸、羰基酸等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特点。 1.了解羧酸的结构、分类; 2.掌握命名法; 3.了解羧酸物理性质; 4.掌握羧酸的化学反应: 羧羟基的亲核取代—衍生物的生成,羧羰基的还原,α-H的卤化—取代酸的生成,酸性,二元羧酸脱羧、脱水,钝化苯环的间位亲电取代; 5.了解重要的羧酸; 6.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分类、命名; 7.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8.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和应用:酯、酰胺的水解和酯的醇解,酯的还原,克莱森酯缩合。酰胺的霍夫曼降解反应; 9.了解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9、含氮有机化合物: 本章重点:胺的结构和性质;各类胺碱性强、弱的原因;重氮盐生成的条件与偶合反应的实际应用。 1.了解硝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2.掌握硝基化合物化学性质:芳环上的硝基的还原反应、硝基对芳环亲电取代反应的致钝作用。 3.了解胺的分类、命名法和结构, 4.了解胺的物理性质 5.掌握胺的化学反应: ①碱性、②氮上的烃基化、③氮上的酰基化,与对甲苯磺酰氯的反应、④与亚硝酸反应与重氮盐、⑤氨基对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致活作用、⑥胺的氧化 6.了解重要的胺、 7.季铵盐和季铵碱、 8.了解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与性质, 9.理解芳香族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生成、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0.了解染料分子结构特征和发色基、助色基。 §10 杂环化合物 本章重点:杂环的结构特点,掌握几种有代表性重要的常见的杂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1.了解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法; 2.了解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及芳香性; 3.了解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1 油脂和类脂化合物 本章重点:油脂 磷脂 甾醇的结构特点 1.了解油脂 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2) 油脂的物理性质 3)油脂的化学性质4)肥皂和乳化作用 5)合成表面活性剂 2.了解类脂 1)蜡 2)磷脂 §12 碳水化合物 本章重点:单糖的分子结构(包栝构型和构象)与性质。二糖及其配合物应掌握苷键的形成及水解。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理解单糖(甘油与单糖的组成、分类、异构现象,(核糖)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开链费歇尔投影式,氧环费歇尔式,哈武斯式,构象式。 3.掌握化学性质;还原性与氧化性,成脎反应、半缩醛羟基的反应与糖苷的形成; 4.了解重要的单糖; 5.了解二糖(形成与分类); 6.了解多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性质)。 §13 氨基酸和蛋白质 本章重点: 氨基酸的两性和等电点性质; 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蛋白质分子的一级与二级结构。 1.了解天然氨基酸组成、分类、性质; 2.掌握酸碱性与等电点; 3.了解氨基的亚硝酸放氮反应; 4.了解氨基与羧基共同参与的反应; 5.了解络合性能,与茚三酮显色; 6.了解成肽反应; 7.了解多肽的命名与功能; 8.了解蛋白质(组成、分类、性质、结构)。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50:59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生物类公共基础课考试大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介绍整个化学领域和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考试使考生能够较好地、系统地掌握四大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等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考试,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定量分析的误差及分析结果数据处理与主要定量分析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溶液与胶体 (一)溶液的一般概念 1、 了解分散系的分类,掌握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等概念; 2、 理解几种浓度表示法间的换算,掌握有关溶液配制的计算。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 1、了解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凝固点概念,渗透作用和渗透压; 2、掌握稀溶液依数性与其浓度的关系,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能运用稀溶液性质解释动植物的有关生理现象。 (三)胶体溶液 1、了解胶体分散系的特点及溶胶的胶团结构; 2、掌握溶胶的稳定性因素和聚沉方法。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和解离平衡 (一)化学平衡及其移动 理解掌握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二)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1、 了解: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的pH标度;②一元弱酸、弱碱部分解离、多元弱酸的分步解离特点及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的计算公式及应用范围;③盐类水解的本质。 2、 掌握:①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溶液的pH值的计算和多元弱酸溶液pH值的计算;②定性判断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③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三)缓冲溶液 1、 了解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 2、 掌握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四)沉淀溶解平衡 1、 掌握溶度积概念及其表达式、溶度积规则; 2、 理解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条件,能运用溶度积进行有关计算。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及氧化数的确定方法; 2、 了解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3、 掌握运用上述方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二)电极电势 1、 了解能斯特方程,能正确书写能斯特方程; 2、 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能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计算因浓度变化、酸碱度变化条件下的电极电势和定性判断因沉淀生成、配合物生成导致的电极电势变化。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 1、 能应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能用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完成程度; 2、 能运用元素电位图判断处于中间价态物质能否发生歧化。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1、 了解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范围及相互关系; 2、 理解掌握电子运动的特点、轨道概念,几率密度和电子云概念;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 了解屏蔽效应、穿透效应,掌握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等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2、 能运用上述规则写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 了解元素的电子层结构、能级组、能级、轨道等概念; 2、 理解掌握原子半径、电离势、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四)离子键 1、 了解离子键的本质和离子键特征; 2、 理解掌握离子半径、离子电荷的变化规律; 3、 运用离子半径、离子电荷解释离子型化合物的高熔、沸点等性质。 (五)共价键 1、 了解价键(电子配对)理论,共价键的特性; 2、 理解掌握σ键和π键,轨道杂化理论的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和简单分子的空间构型关系。 (六)分子间力 1、 了解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2、 理解掌握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间力,氢键的形成及对化合物某些性质的影响; 3、 能运用分子间的作用力说明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第五章:配位化合物 (一)配位化合物概念 1、 了解配合物的概念、配合物的组成; 2、 掌握配合物的命名。 (二)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 了解配位键的本质、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2、 掌握外轨型配键和内轨型配键的形成。 (三)配位离解平衡 1、 了解稳定常数的物理意义; 2、 理解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并运用配位离解平衡进行简单计算。 (四)螯合物 1、 了解螯合物概念 2、 掌握螯合物的结构特征和螯合剂应具备的条件。 第七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 掌握误差来源及减免,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概念;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2、 了解提高分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 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学会根据滴定反应来确定物质的摩尔基本单元。 4、 了解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第八章:酸碱滴定法 1、 重点掌握溶液pH值的计算、强碱滴定强酸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的滴定突跃范围、影响突跃大小的因素及指示剂选择的原则; 2、 能根据测定要求的准确度,考虑能否滴定。 第九章:配位滴定法 1、 重点掌握酸效应系数以及控制溶液pH值的重要意义,用条件稳定常数来判断配位滴定的可能性,影响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因素。 2、 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滴定条件以使配位反应进行更完全; 3、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特性及如何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 第十章:其他滴定分析法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2、 重点掌握银量法的滴定原理、滴定条件及适用范围。 第十一章:吸光光度分析法 1、 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吸收光谱和溶液的颜色关系,朗伯-比耳定律及其偏离的原因; 2、 了解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及仪器。 三、试卷题型 1、选择题(50分) 2、是非判断题(20分) 3、填空题(50分) 4、计算题(30分) 四、考试用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宁开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l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764 积分:21369 威望:0 精华:59 注册:2007/8/5 9:34:4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8 13:51:32 [只看该作者]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美术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一)素描写生( 150 分) 一.本考试要求学生掌握素描写生的基本要领及基本表现方法。 二.评分标准: 1 、构图美观、适宜。( 30 分) 2 、造型关系和谐、生动。( 40 分) 3 、透视准确、合理。( 40 分) 4 、空间感及表现力( 20 分) 5 、质感、光感、黑、白、灰关系清晰明确( 20 分) (二)色彩写生( 150 分) 一 . 本考试要求学生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要领及基本表现方法 。 二 . 评分标准: 1 、整体构图美观。( 30 分) 2 、造型关系准确、生动。( 30 分) 3 、色彩关系和谐。( 30 分) 4 、质感、光感清晰、明确( 30 分) 5 、运笔及画面的表现力。( 30 分)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总数 23 1 2 3 下一页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2015年专升本招生考试大纲公布








签名